□宋妍玺(湖南女子学院) 4月20日,广东东莞一男孩拽着爸爸车把手,爸爸没注意到,开车加速驶出,男孩不小心被车拖行摔倒。周围路人见状纷纷上前查看男孩情况,男孩父亲也停下车冲过来。出人意料的是,男孩见到父亲后,不顾自己的伤情,嘴里不停地连声说“爸爸不要怪我”。(4月22日 极目新闻) 视频在网上流传后,网友纷纷表示“太心酸了。”还有网友认为,“孩子第一反应是怕爸爸生气,而不是自己很疼,爸爸应该反省。”一个孩子当自己的身心受到较大创伤时,竟然不是本能地喊痛,而是希望父亲不要责怪自己,求得父亲原谅,这令人心疼心酸惊讶的同时,也一定程度上暴露了部分父母在家庭教育时存在的问题。笔者认为,在家庭教育中,父母更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。 人在愤怒的时候,很难控制情绪,因此有些父母在生气的时候,容易对孩子管教过度。在这则话题中,孩子见到父亲后脱口而出的是“爸爸不要怪我”,不难让人怀疑在平日教育里这位父亲的情绪控制能力。毕竟,按常识来说,家长长期选择严厉甚至是严苛的教育方式,动不动就对孩子发火的话,容易引起孩子恐惧、悲伤、愤怒的情绪,而一句句不断重复的“不要怪我”就是这一情绪的直接表现。 但必须明白的是,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。如果连父母都无法良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,又怎么指望孩子能够学会合理控制情绪,从而健康成长呢?从言行举止到性格养成,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都远大于学校、社会对他产生的影响,这也说明家庭教育到位与否对孩子起着关键性作用。父母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,不应该仅仅对孩子的日常学习生活费心费力,而对孩子内心情感缺乏关心,甚至无端地对孩子发泄情绪。这样孩子很难与父母在情感上建立起良好沟通,也难以形成一个健全健康的性格。 在人际交往中,有一个词叫“情绪倒灌”,指的是对方的情绪宣泄被人打断,被迫从一个表达情绪的人,转变成一个稳定情绪的人。在家庭教育中,也有这类情况的出现,父母无法处理自己的焦虑,却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孩子身上,渐渐地,孩子便会努力成为父母眼中一个懂事稳定的“情绪垃圾桶”,最终形成压抑内敛的性格,甚至患上抑郁。比如,今年二月份,浙江杭州一名妈妈给女儿停掉抗抑郁药换成维生素,认为孩子厌学是“作”。事实上,孩子心理出现了问题,这与父母脱不开关系,有时候他们擅自把自己的焦虑和压力抒发出来,却不去分辨他们面对的还只是一个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,不去考虑他是否能承受住他们的负面情绪。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,父母的性格与情绪通过行为投射在孩子身上,会渐渐影响孩子的人格。如果父母不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,而只是任意把自己的情绪宣泄给孩子,甚至可能演变成一种精神虐待式的教育。这无疑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,甚至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可磨灭的伤害。在很多时候,家长认为自己对孩子具有绝对的控制力,希望孩子的一切都听自己的。但是,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有自己的性格、观点、兴趣爱好,父母应该尊重自己的孩子,像孩子的朋友一样与自己孩子沟通,学会真正地去爱自己的孩子。 存在主义大师雅斯贝尔斯曾说过,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,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,用一个灵魂去唤醒另一个灵魂。在家庭教育中,情绪是一种力量,父母的情绪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而言,是一座大山,只有平和稳定地释放情绪,孩子的成长之路才能开花,孩子和父母也能维持更健康的关系。最后,希望每一位父母都能真正地去关爱自己的孩子,并不仅仅只是物质上的无微不至,更是从精神上,与孩子沟通,共同成长。 |
手机版|学习积分|职教培训学习平台 备案号:鲁ICP备18021794号
GMT+8, 2024-12-22 11:57 , Processed in 0.073871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